在迎泽区柳巷街道铁匠巷社区,谁家遇到婆媳矛盾、房产纠纷,只要在社区微信群里@一下,不一会儿,便会有专业律师和妇联干部上门纾困解难。社区创新打造“法治邻里圈”,把《民法典》中的硬条文变成家长里短的暖谈资,让普法像阳光一样自然地走进居民生活。
一、唠嗑式普法,网格员成了“法律闺蜜”
“李大姐,关于您闺女遇到的彩礼纠纷,《民法典》里是这样说的……”在社区小广场的梧桐树下,总能看到网格员齐芳和居民一起拉家常。她从来不讲晦涩难懂的法条术语,而是专拿身边的真事儿给居民举例:王阿姨家儿子离婚时房产怎么分、刘大姐买菜遇到缺斤短两怎么维权……最受欢迎的还是“反家暴专场”,齐芳带着《妇女权益保障法》,手把手教女性居民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一次次的唠嗑中,复杂的法律知识变成了简单易懂的故事,也拉近了网格员与居民之间的距离。
二、课堂式互动,织密精准普法“暖心网”
社区充分整合辖区资源,组建涵盖社区民警、专业律师、大学生志愿者等成员的普法服务队。他们既是法律知识的“讲解员”,也是矛盾调解的“和事佬”,定期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邻里法治小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居民们解读法律条文,结合真实案例剖析常见纠纷的解决办法。同时,为老年人、青少年等不同群体量身定制普法内容,向老年人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和技巧,教授青少年《未成年人保护法》,让普法宣传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三、点对点服务,“纸上条文”化身“身边帮手”
社区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居民微信群等阵地,每天推送“法治小贴士”,为居民解读《民法典》相关条文,居民有任何法律疑问,也可以随时在群里@相关人员,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在小区凉亭设置“普法角”,邀请专业律师运用法律知识帮助居民捋清诉求、化解矛盾,不少棘手的纠纷在“家门口”得到妥善解决。截至目前,社区已协助居民解决物业争议、继承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30余件,大家纷纷表示“法律不再遥远,遇事有了依据”。
如今,“遇事讲规矩、有事找法律”已经成了社区居民们的共识,社区牵头打造的“法治邻里圈”,不仅增强了辖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更凝聚起邻里互助、共建共治的合力,让法治文明在基层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小区里,一把铁锁从天而降,险些砸到人。8月26日发生此事后,网格员上楼摸排,得知是一名6岁男孩所为。民警随后入户,对孩子批评教育,讲解了高空抛物的严重危害及相关法律责任,要求家长履行好监护职责。当天上午,家住上庄街1...【详细】
暑运期间,“坐火车游山西看中国”的旅游客流明显增加。国铁太原局根据车票预售、候补监测等数据,动态加大运力投放,累计增开动车组临时旅客列车465列(其中夜间动车组123列)、普速临时旅客列车611列,日均开行旅客列车4...【详细】
2025年暑运期间,太原机场保障航班2万架次,旅客吞吐量309万人次,航班客座率同比增长2%;货邮吞吐量13137.1吨,同比增长48.58%,圆满完成运输保障任务。这是记者9月2日从山西航产集团获悉的。在航线网络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