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从社区活动室到城市广场大屏幕前,无数太原市民聚集在一起观看这场盛况空前的阅兵仪式。天安门广场上铿锵有力的正步声、气势磅礴的装备轰鸣声、划破长空的战机呼啸声,通过屏幕传送到太原街头巷尾,激起阵阵赞叹和雷鸣般掌声。
凝聚人心
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这是人心的凝聚。
各社区纷纷组织居民集中观看阅兵盛况。在金色新城社区,居民们的掌声不断响起,当看到装备方队中展示的众多代表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最新装备和国之重器时,现场惊叹声不断。
“太震撼了!我们的军队越来越强大,国家越来越富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社区老党员周志清激动地说。
滨体社区组织观看阅兵直播,到场的居民中,有亲人在部队服役的军人家属,以及孩子就读军校的家长。画面中,受阅官兵步履铿锵,雄姿勃发。社区里响起热烈掌声,一位军校生家长竖起大拇指说:“厉害了!我的国。”
居民田女士说:“儿子正在部队服役,一年不见了,估计又长高了不少,我为他感到骄傲。”居民杜女士是一位军嫂,她看着直播,不禁红了眼眶。她说:“丈夫守大家,我守小家,希望他在部队能够更好地表现,为国争光。”
“阅兵仪式看得热血沸腾,现在国家越来越强大。”居民王建强激动地说,“儿子今年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这些受阅官兵就是他的榜样。作为家长,我感到无比光荣。”
81岁的侯大爷和老伴一起来看直播,感慨颇多。老人说:“今天和平安宁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为祖国自豪,为军人骄傲。”
北京大学教师郝煜在与太原的父母亲交流中表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不仅是一次庄严的历史纪念,更是一次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传递自信、凝聚人心的政治动员,也是一场具有深远国际战略意义的外交表达。它凝聚人心,它传递自信,它宣扬和平。
退役军人
屏幕前重燃军旅情怀
这是岁月的回顾。
作为一名从太原走出去的退役军人,现在在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工作的民警郝晓烽表示,70分钟的高燃时刻,令她这个曾在部队服役过26年的老兵数次落泪。她对近年来祖国国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同时坚信人民解放军必将从胜利走向胜利。
一日戎装在身,一生军人情怀。9月3日上午8时30分,距离纪念大会开始还有半小时,市光荣院里的10余名老兵已经守在电视机前。
老兵姜贵,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当过5年汽车兵,那段军旅生涯是他一生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当悬挂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直升机出现在电视屏幕中,老人缓缓挺了挺背,眉宇间写满欣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日益繁荣昌盛,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真是‘80年沧桑巨变’!”
老兵李亚清,看着电视中仪仗队步伐,他的左右脚也上下交替作出正步状,在脚掌落地时,他胸前戴着的“参军五十周年”纪念章格外醒目。看着徒步方队铿锵有力的步伐、装备方队尽显大国重器的风采,李亚清连声赞叹:“挺拔的军姿里,看得到民族的脊梁。今天,看到年轻军人昂扬向上的风貌、新亮相的武器装备,很震撼!内心特别振奋!”
7架战机在空中划出14道彩烟。老兵贾三元喝彩道:“道道彩烟,宛若彩虹。好寓意!既体现了中华民族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也象征了14亿多中国人民奔向强国复兴的绚丽前景。我们赶上了好时代!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63岁的退役军人史真和,每当回忆起1984年阅兵,他作为国旗方队的一员走过天安门广场时,心里总会感到无比自豪。那年,他与近千名职工、学生经过严格训练,组成“国旗方队”,作为群众游行的前导,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73岁的田凤江,穿戴整齐,胸前佩戴纪念章,端坐于电视机前,当屏幕上出现那面鲜红的八一军旗时,他情不自禁地起立敬礼。1969年,17岁的田凤江参军,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信号兵。当看到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的高超声速武器等新型装备时,他激动地说:“这些年国家的军事科技发展太快了,如今看到这么多先进的国产装备,感到非常自豪。”
80岁的老党员路永信来到兰亭御湖城社区观看阅兵直播。在观看过程中,他时而凝神注视,时而举起手机拍摄,眼角有泪花泛起。已有51年党龄的他,1968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多年来投身国防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看到国家的军队如此强大,武器装备日新月异,展示了国家的强大实力,让我倍感骄傲与自豪。”路永信感慨,“我们这代人见证了国家从贫穷走向富强,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历史绝不能忘记。”
跨越时空
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这是历史的见证。
清晨8时,97岁的老兵宋福才已端坐在电视机前。女儿宋丽萍取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小心翼翼地佩戴在他的胸前。阅兵式开始,天安门广场上战旗猎猎,宋福才举起右手敬军礼,不断重复地说着:“好!好!好!”
1928年出生的宋福才,16岁加入八路军。经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他到海军南海舰队服役,1964年转业回乡,来到太原。军队,成了他成长经历中最重要的人生印记。白色的旧军装上,各种勋章记载着宋福才往昔的荣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一等功臣”纪念章、“剿匪胜利”纪念章……“我有35个纪念章,衣服上根本挂不下。”宋福才指着自己获得的勋章,一一展示。
91岁的老兵赵师贤早早穿戴整齐,专注地观看大会盛况。他情不自禁地向屏幕敬礼,激动地在画面中重温峥嵘岁月,见证强军荣光。看着屏幕上威风凛凛的现代化装备,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连连赞叹:“现在的武器真好啊!如果当年也有这样的装备,我们早就胜利了!”
铭记历史
革命精神永续传承
这是精神的传承。
9月3日上午,江阳社区慰问小组专程前往抗战烈士王庆昌之女王县周家中,与老人共同观看纪念大会,追忆革命岁月,传承红色基因。
现年81岁的王县周是江阳化工厂退休职工,她的父亲王庆昌是抗战烈士,时任中共河北阜平县委宣传部长,1943年在阜平苏庄霍家沟与日军作战时英勇牺牲。
结束观看后,大家认真倾听老人讲述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事迹,共同追忆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王县周老人深情地说:“父亲一直在我心中,他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后辈儿孙。”
72岁的赵建国早早到场,等着看阅兵直播。他的胸前佩戴了一枚三等功军功章,手中攥着一本微微泛黄的退伍证。“国防力量强大,国家、人民才能安定。”
看着画面中三军将士整齐划一的英姿、现代化的军事装备,68岁退伍老兵孙爱军想起了1975年,当时刚满18岁的他,在新疆当边防兵,每次巡逻都要翻3座山,走20多公里路。“有幸见证国家的繁荣富强,心中满是骄傲,更深感幸福。”孙爱军说。
纪念大会之后,市民的讨论仍未停止。在社区活动室、公园广场,甚至家庭餐桌上,人们仍在回味那些震撼瞬间——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威风凛凛的新型装备、呼啸而过的空中梯队。
75岁的退休教师贾克水与妻子同为军人出身。大会全程,二人紧盯电视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镜头。乐曲响起时,二人跟着哼唱,热泪盈眶。最后,这对夫妇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我们的军队越来越强大,国家越来越富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从社区活动室到城市广场大屏幕前,无数太原市民聚集在一起观看这场盛况空前的阅兵仪式。天安门广场上铿锵有力的正步声、气势磅礴的...【详细】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太原作为最早实践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