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光重组:惊艳亮相更要体面谢幕——评紫光集团半导体业务冒险始末
- 2021年12月18日来源:太原新闻网
提要:狼奔豕突数年后,曾屡屡对外表示,只有芯片是事业其他都是生意的紫光集团,在我国芯片产业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期摇摇欲坠,陷入资不抵债的窘境,还好最终有人接盘。
狼奔豕突数年后,曾屡屡对外表示,只有芯片是事业其他都是生意的紫光集团,在我国芯片产业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期摇摇欲坠,陷入资不抵债的窘境,还好最终有人接盘。
如果能预知自己的造芯之路将以公开检举信方式结束,不知道赵伟国还有没有勇气跨出那一步,从自己擅长的房地产市场进入到一个生疏的领域,把自己或凭本事或凭运气赚来的钱与口碑,都还回市场,乃至只能以公开检举这种“掀桌子”的姿态来试图做最后一搏。
复盘这段历史,有时候不得不让人唏嘘:赵氏紫光集团,究竟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带来什么影响?留下什么遗产?埋了什么隐患?从惊艳登场到煊赫一时再到濒临破产,赵伟国的芯片梦尚不足十年一觉,然而近十年时间,部分被收购企业在行业繁荣期原地踏步或大幅倒退,尤其是赵氏紫光集团芯片业务的起点——展讯和锐迪科,2013年展讯被收购时年营收达到10.5亿美元,锐迪科当年为3.8亿美元,到2020年准备IPO的时候,申报材料披露,合并展讯与锐迪科之后的展锐,2018年营收还在10亿美元关口打转(注:展锐2018年营收为73.03亿元人民币,按2019年初汇率约合10.8亿美元),而且将两家被并购时财务状况良好能盈利的企业搞成年年亏损,这样的业绩,究竟只蹉跎了赵伟国的财富和雄心,还是也耽误了一代芯片从业者的黄金职业生涯?进而放缓了中国半导体在特定领域的追赶速度,以至于在华为被美国强加制裁时,只能依靠高通和联发科续命?
半导体迎来赵财神
赵伟国与半导体结缘始于收购展讯通信,在2016年初财新特稿《赵伟国的点金术》中,对赵伟国如何考虑进入芯片产业有过十分生动的描述:赵伟国一开始并没有思路,他描述自己,“像女人逛街一样”,浏览国内外财经网站,试图在刷刷流过的海量信息中抓住一丝光亮。201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大约凌晨12点到1点的样子,赵伟国看到展讯通信,“那一瞬间,我知道展讯是可以收购的。”
是否真的“像女人逛街一样”心血来潮偶然选中展讯通信,已经无据可靠,但除了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之前赵伟国与半导体产业几无瓜葛,但一出手就薅了国内行业尖子展讯通信,其后又绕过已经拿到发改委“小路条”的上海浦东科投,成功“抢婚”锐迪科,当时市场就有质疑,从来没有半导体产业经验的赵伟国如何洞察先机?
在《赵伟国的炼金术》中,他是这样解释的:“收购展讯,不是因为我们知道国家要做这件事,而是移动终端市场很大,芯片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才做这件事。信息电子领域的主管部门主要是工信部。在收购展讯之前,工信部的领导我一个都不认识。我也不知道几个企业家给高层写信的事情。紫光集团发出对展讯的收购要约之后,我主动拜会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之后工信部一位部长的秘书给我打电话,说要找我聊一聊,然后我就去了,讲为什么我要收展讯,我是怎么看待这个行业的。”
如果是因为“蒙中”国家政策,才进入半导体市场,那么现在的一切就都能找到伏笔。还是财新这篇特稿,赵伟国告诉记者,他做半导体产业的理念:交易,交易,交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交易本身才是第一位的,至于产业战略的设计,要服务于交易。
当产业战略设计都是为交易服务时,在旋风出手买入以后,赵氏紫光集团在半导体业务上实际展开时举步维艰也就不难理解。
在最意气风发的那几年,赵伟国就像初出国门进入免税店的中国富人,不看标签直接扫货,一路买买买,让一帮半导体老炮瞠目结舌,台湾媒体称赵伟国是“饿虎”,大陆媒体呼之为“大鳄”,半导体领域以前哪里见过这种横冲直撞的暴力打法?在紫光集团入局的这一轮国家政策起作用之前,做芯片投资的多是技术男转型,投一家企业不是只看名气和市场地位,至少要看一下所属赛道的行业逻辑,做好背景调查,估算出可能的收益和风险,而不是上来就问台积电卖不卖,联发科卖不卖。赵伟国的师兄,展讯通信创始人陈大同在2015年ICCAD上谈到紫光,也是虽然看不懂但很震撼的表情,他说:“紫光的操作真有点看不懂,但是赵伟国已经使我们产业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这个行业不缺钱了。”
赵财神给半导体行业带来了流量和资金,紫光集团也因踏上风口而一飞冲天。以下数字引自《赵伟国的炼金术》:2009年6月,赵伟国进入紫光集团出任总经理。彼时的紫光集团,手握上市公司紫光古汉和20多家子公司,但经济效益不佳,资产规模约13亿元,净资产只有2亿元,收入只有3亿元。六年半之后,赵伟国站在2015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的舞台上宣布,截至2015年年底,紫光集团的资产规模约为1000亿元,合并净资产约为350亿元,收入约为500亿元,税后总利润约为40亿元;2016年预计紫光集团资产规模达到2000亿元,收入800亿-1000亿元,税后总利润达到100亿元,旗下四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将达到4000亿-5000亿元。
作为半导体圈曾经的赵财神,赵伟国对于抬升行业估值功不可没,但愿多年以后有人总结这段产业历史时,赵氏紫光集团留下的正面行业印记不是只有这一点。
“抢婚”锐迪科
抢购“锐迪科”体现了赵伟国行事风格的一个特点,即不按规矩出牌。最早与锐迪科谈收购的上海浦东科投已经走程序拿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小路条”,而且提出的收购方案获得了以戴保家为首的锐迪科管理层同意,但最终赵伟国通过外海实体进行并购,绕开了发改委“小路条”限制。
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规定,一定规模以上的境外收购或竞标项目,投资主体在对外开展实质性工作之前,应报送项目信息报告,经国家发改委同意后会给予预先批准确认函,俗称“小路条”。收到“小路条”之后,中国公司方能开展实质性工作。
发改委不会在相同有效期内,对同一收购目标发放多个“小路条”,尤其对两家国有企业,相互竞价海外资产可能导致国资损失。
紫光集团出价更高——如果按照赵伟国检举信的逻辑此举涉嫌主动提价导致国资流失,因而得到了锐迪科大股东华平投资的支持。2013年11月11日紫光与锐迪科签订了并购协议,并称这是董事会一致通过的结果。然而,在协议上最终签字的却不是锐迪科创始人戴保家,而是进入董事会仅仅2年的邓顺林。但按照最初的并购协议,紫光需要在并购协议签订之后的45天内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小路条”,否则锐迪科有权中止并购。
没有“小路条”紫光就与锐迪科确定收购签约,这一举动使得国家发改委在2013年11月22日发函清华大学,将赵伟国的行为定性为“违规”。这一函件同时抄送发给了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直指紫光融资的渠道。
由于“小路条”具备排他性,所以走完报备流程的浦东科投原本胜算在握。但锐迪科董事会在外部势力支持下,与浦东科投隔空对战,发布公告称多方参与了对锐迪科的竞标,浦东科投不仅在价格和其他关键商业条款上远逊于紫光,而且在融资能力上亦未能令人信服,指责浦东科投虽然有一系列提出非约束性收购要约的记录,但至今尚未完成任何一项重大海外收购交易。
浦东科投予以反击,双方交互发布措辞激烈的公告。浦东科投称紫光在获得“小路条”之前就与锐迪科签署协议的行为属于违规,而锐迪科目前遭遇的困境正是因为“其2013年11月8日至11日间,不顾浦东科投的善意劝告,执意与未取得境外收购或竞标项目信息报告确认函的国内并购方签约造成的”。
商务部对紫光集团的行政处罚书
图源:商务部官网截图
浦东科投手握“小路条”,以戴保家为首的管理层也强烈反对被紫光收购,看起来走正路紫光集团已经毫无胜算。但获得锐迪科大股东支持以后,紫光决定绕开“小路条”,做成不受“小路条”监管的纯海外并购。赵伟国找朋友和海外财团借钱专门在境外成立了新公司紫光国际,并筹集资金专门用于收购锐迪科。最终紫光集团绕开发改委“小路条”限制,成功将锐迪科收入旗下,与紫光签订协议一个月后,锐迪科宣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免,其中包括免去戴保家CEO职务。
自锐迪科2004年成立以来,戴保家一直任董事长、董事及CEO。离开锐迪科的戴保家成立了翱捷科技,翱捷科技的英文缩写是ASR,据坊间传言ASR是Anti Spreadtrum and RDA的缩写,即复仇展锐,当然也有解释为Another Spreadtrum and RDA,即再造展锐。不管是哪种解释,紫光与锐迪科大股东美国华平投资的强买强卖行为,对锐迪科创始团队的影响持续数年,据不完全统计,以原锐迪科系人员为核心创立的芯片设计公司约有10家左右,在现展锐公司,已经很难找到被并购之前的锐迪科中高层技术人员。
不按规矩出牌
其实,在对展讯的收购中也发生相似情景。2013年5月,浦东科投与展讯就并购事宜进行谈判,并以总价约15亿美元收购展讯。一个月后,紫光向展讯发出收购总价约14.8亿美元的现金收购邀约。紫光收购展讯也是未取得国家发改委“小路条”就发出收购要约。由于浦东科投退出竞购,也没有其他企业先获得“小路条”,紫光最终以“先上车后补票”的方式完成对展讯的收购。当年7月12日,紫光与展讯通信宣布已签署收购协议,紫光以现金方式收购展讯的全部流通股份。
不管是“先上车再补票”,还是绕开发改委监管,直接利用海外实体,强行溢价20%竞购创始团队出局的锐迪科,都体现了赵氏紫光集团蛮力强横的作风。大概率赵伟国是用了房地产的逻辑,来投资半导体,将这些优质半导体资产都视作土地资源,买来放着就能不断升值。
在台湾媒体的描述中,这个倾向更明显。台湾天下杂志《三大证据,郭台铭的紫光炒股论没错》谈赵伟国投资力成案:若以专业机构的眼光来看,紫光投资力成的过程,快速、粗糙得有点不可思议。“他(赵伟国)入股力成,就连 DD(实地查核)都没做,就快速决策了,”这位高层说。赵伟国也承认,他仅花了短短两个多月就确定了力成入股案。“展讯和力成有业务上的合作。力成蔡笃恭董事长到北京拜会我们,他想多做点生意。之后,我就开始研究这家企业,他第二次到北京,我就告诉他我来投资你。”他表示,因为双方综效明显。紫光入股力成,可以带给力成更多中国市场业务,譬如要求展讯将逻辑 IC 设计封装,交给力成来做;甚至未来潜在与 Sandisk 的结盟机会。
郭台铭更直接说:赵伟国不过是个炒股的,怎么能去问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一个世界半导体教父,公司多少钱要卖?张忠谋60多年半导体经验,不是你今天用钱就可以买的。
赵伟国的不讲规矩,不只体现在对外收购上,对内管理上也常常祭出惊人之举。
收购展讯之后,紫光集团向展讯约4000名员工发放了价值40亿元人民币的股权,属于无偿赠予,这在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里实属罕见。尤其是2006年国资委下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之后,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需要层层审批,推进起来举步维艰。赵伟国为何能够在国资体制里游刃有余?
赵伟国当时是这样解释的:“我想经过六年的磨合,清华大学对我们这个团队是充分信任的。我们的任何方案都没有一分钱的国资流失,包括赠予展讯的40亿元股权,是在国资体系之外去赠送的。那是我个人的,我私人送的。”
公开资料显示,健坤投资持有北京紫光展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冠清展锐科技有限公司一定股权,这两家公司被业内视为展讯、锐迪科合并之后的存续体。此外,同方国芯800亿元定增中,健坤投资旗下西藏健坤中芯将认购70亿元;紫光股份225亿元定增中,健坤投资旗下健坤爱清将认购3亿元。
当财新记者问及,如何补偿健坤投资用于股权激励的资产损失?赵伟国说:“送这点算什么?任正非在华为也才只有1.4%。一切只为成大事。”
不但不侵吞国有资产,还大幅度倒贴。反正在我的层次上无法理解赵董事长的行为,因为让我贴也贴不出人家的零头,只觉得还好他生在现代文明社会,这种行为在古代即使不算豢养死士,也是以私财邀买公家人心,搞不好会被治个大罪。
将有五危
对于紫光集团为何落入今日地步的分析文章汗牛充栋,这里不做赘述。只简单提一点,紫光集团当年收购或入股的芯片公司,都是优质资产,但紫光在重组和资源整并上并未体现出可以匹配其市值规模的管理能力,在外界来看,难免会造成紫光集团是以做房地产的思路来做半导体产业投资整合,只要先把“优质地块”买入,日后自然就会增值——可惜半导体行业不适合这个逻辑。
现场听过赵伟国演讲,结尾用王昌龄的《从军行》收尾: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气势十足。
赵伟国喜欢拿战争做比喻,在一次行业论坛上,赵伟国说,紫光并不想被外界标上资本高手的标签,而是更愿意做好中国科技产业重炮手的角色,做好科技产业革命军的马前卒。
此外,赵伟国还多次公开称紫光要做中国科技的太平洋舰队。在新华三媒体会上受访时,赵伟国表示:“紫光要做科技的太平洋舰队,如果没有科技领域的太平洋舰队,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种说法会非常脆弱。紫光源自清华,政府鼓励清华大学和其他高校做科技企业,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中国高科技产业。企业固然要赚钱,但高校所创办的科技企业不能忘了本来使命。”
只是太平洋舰队还没有建好,差点把紫光集团搞成北洋舰队。
不知道这位常常梦里挑灯看剑的资本高手,前国企掌门人,在为紫光集团做半导体产业版图规划时,是不是有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感觉。但做统帅做大将,2000多年前孙武子就告诫过,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就是说,为帅位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临阵对敌既不能莽撞冒险,也不能贪生怕死,既不可暴躁易怒,又不可爱惜羽毛,哪怕是爱护百姓这一点,如果表现过度,都有可能被敌人利用。
作为千亿国企掌门人,在新财富流量文章《27位清华学霸,扛起中国芯片半壁江山》中列举时,媒体更是将赵伟国排名清华系芯片产业第一,力压虞仁荣、朱一明、冯晨晖、赵立新等人。很难想象有些话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比如早几年的“汉奸、皇协军”言论,比如这次公开检举中强行把紫光重整和抗战相提并论,逻辑都没有了,完全只是在骂大街和扣帽子。以我的层次都能理解,有些情绪可以有,但不能对外展示还未平复的情绪。所以赵伟国的一些言论常常让我怀疑,究竟是他水平不过如此,还是被我们严重误读甚至歪曲了,还是“有意为之”在下一盘至今无人能解读的大棋?
在我看来,不管还有没有一盘大棋,赵伟国都应该好好重读孙子兵法,上述言论至少犯了“必死”和“忿速”这两条,莽撞暴躁,毫无章法,对此孙子告诫: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导致覆军杀将,损失的就不只是个人的前途与财富。
当然,如果财新当年报道不假,赵伟国拿了大量私人财产来贴补国企,那么现在情绪失控也可理解,但终究当年国家也没有强制要求赵伟国去贴补展锐,而且即便把桌子打翻,搅黄了当前紫光重组进度,除了增加偿债压力,加速紫光旗下资产贬值速度,还能有任何正面作用吗?
以做房地产的思路做半导体产业投资,和与以做科研的方法论来做产业落地一样,已被实践证明,对中国芯片产业有害无益。
这个时候还不体面退场,非要将桌子都掀掉,露出“我吃不到你们其他人谁也别想吃”的杀机,得不到就将其毁灭,狠则狠矣,但只是匹夫之勇,毫无担当和格局,将个人意气之争凌驾于全集团的利益之上,以国家大义美化个人私利,这样的做法如果没有人去帮他体面,而成为惯例,我看这个行业也只能越来越娱乐化了。
参考:
1. 《赵伟国的炼金术》财新 2016
2. 《紫光抢婚:一场超越政策意志的并购案》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2014
3. 《三大证据,郭台铭的紫光炒股论没错》 天下杂志 2015
4. 《新华三的背后秘辛:三易其主 为何终归清华》2016
5. 《加码存储系统 紫光赵伟国称要打造中国“太平洋舰队”》第一财经 2016
6. 《新华三向科技界砸出一枚重炮 前世今生秘辛何在》金融街 2016
7. 《紫光集团赵伟国:拒绝资本高手标签 做好科技产业重炮手》 C114 2016
8. 《“重炮”之路》中国青年报 2015
9. 《赵伟国:芯片是紫光唯一主业》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