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太原新闻网 » 区 县 » 万柏林区 » 正文

太原市:银龄互助暖柏林 共建共享绘新篇——万柏林区创新“2+5+3”老老互助服务体系赋能幸福养老

2025-11-24 13:36:26 来源:万柏林区政府

82岁独居老人每日收到邻里上门问候,养老院里晋剧选段赢得满堂喝彩,糖尿病老人在家门口获得专家精准用药指导……这些温暖场景,正是太原市万柏林区“老老互助”服务模式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面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高龄、独居老人照护需求激增的现实挑战,太原市万柏林区打破“政府单一供给”传统格局,以“低龄有作为、高龄得关爱、专业强支撑”为核心,创新构建“2+5+3”老老互助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互助”转型,打造出有温度、有精度、有活力的基层养老“万柏林样板”,让银龄之光照亮养老之路。

一、双轮驱动强根基,筑牢互助服务“硬支撑”

立足“老太原”人文底蕴与老龄化结构特征,摒弃“大水漫灌”式建设模式,构建“专业+志愿”双轮驱动支撑网络,实现服务专业性与本土温度的双向赋能。

1、精准画像建库,破解供需匹配难题

由区老年协会牵头,联合街道、社区老年组织组建“需求摸排专班”,通过“一格一员+协会骨干”双层排查网络,为全区高龄、独居、失能等重点老年群体建立“一人一档”需求台账,精准标注慢性病管理、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等核心诉求。同时,整合退休医师、晋剧艺术家、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组建“柏林银辉领航者”专家团,涵盖护理、医疗、法律、文艺等多个领域,创新形成“老人点单、专家接单、志愿者送单”的闭环服务机制,让服务供给精准对接老年群体需求。

2、分层建队赋能,激活志愿服务活力

建立“银龄专家团引领、低龄志愿者协同”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专业兜底、志愿补充”的服务格局。一方面,专家团不仅直接开展讲座、义诊、文艺演出等专业服务,还提前培训低龄志愿者,明确配合重点,实现专业与志愿高效联动;另一方面,选拔50-70岁有服务意愿的低龄老人作为“志愿协理员”,通过“实践跟学+现场指导”模式,培育近1000名能独立完成需求登记、基础健康监测的骨干力量,带动全区1万余名低龄志愿者投身互助服务,让低龄老人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五大品牌优服务,打造精准供给“新矩阵”

围绕老年群体“医疗健康、文化娱乐、权益保障、技能提升、生活照料”五大核心需求,打造五大特色服务品牌,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实现服务供给与老年需求的精准适配。

1、“银辉轻骑”文化润心服务

由18名文艺领域专业老人组建“柏林银辉轻骑兵”服务队,深耕“老太原”文艺偏好,以晋剧选段、太原莲花落、红色经典演唱为核心内容,建立“每周一院”常态化演出机制,同步融入生日慰问、互动交流等温情服务,覆盖全区18家养老机构,成为滋养老年人精神世界的“文化大餐”。

2、“健康护航”精准医疗服务

依托银龄专家团医疗力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康复等12类老年高发健康问题,构建“讲座宣讲+现场义诊+后续随访”三维服务模式,实行“每周一社区”巡回服务。结合饮食特点,针对性讲解“医+养+食”实用知识,同步开展血压血糖检测、用药指导,为行动不便老人建立随访台账,实现健康服务“零距离”供给。

3、“法安银龄”权益保障服务

由资深律师、公证员组成法律志愿服务团队,围绕赡养、房产继承、财产保护等高频需求,打造“以案释法”宣讲品牌,通过本地典型案例解析法律条文,摒弃传统普法形式化弊端。推出“银龄法务上门办”服务,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公证办理、纠纷调解等服务,筑牢老年人权益保障防线。

4、“非遗传承”手工互动服务

立足剪纸、刺绣、手绘等本土传统手工项目,打造“非遗进社区·银龄巧手上新”品牌活动,邀请技艺达人担任指导老师,优化创作工具与流程,降低老年人参与门槛。活动主题贴合老人生活记忆,赛后通过“银龄展示墙”陈列作品,让老年人在动手创作中丰富生活、增进情谊,累计开展活动30余场,吸引1000余名老人参与,成为传承非遗文化、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

5、“近邻结对”守望相助服务

按照“居住相邻、需求互补、意愿相合”原则,组织低龄老人与80岁以上高龄、独居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建立“每日问候+上门关爱+按需服务”模式。低龄志愿者每日上门了解老人身体状况与生活需求,及时响应代购代办、寻医送药、健康陪伴等诉求,形成“需求随时提、服务马上办”的灵活机制,既破解了高龄老人照料难题,又传承了“老太原”邻里温情。

三、三项机制固长效,激活内生发展“源动力”

坚持制度化设计引领,构建“激励有力度、阵地有保障、管理有精度”的三项机制,推动互助服务从“零散开展”向“常态长效”转型,激活服务内生动力。

1、积分激励机制,强化参与动能

制定《柏林银辉伙伴积分兑换细则实施方案》,建立“分类分级、量化精准、数字赋能”的积分体系,针对专业人才与普通志愿者设计差异化规则,将“近邻结对”等日常帮扶纳入积分范畴,明确服务积分标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抵扣未来养老服务费用,同步配套“银龄行动践行者”“银龄行动楷模”等荣誉徽章激励,建立“第三方运营+民政监督+培育机构核查”三级监管体系,确保积分管理公平公正,形成“以积分促服务、以服务促提升”的良性循环。

2、阵地聚合机制,夯实服务载体

以“资源整合、功能聚合”为原则,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银龄小屋”等载体,打造集服务开展、志愿者赋能、老人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设置健康交流区、手工活动区、文娱休闲区等功能空间。阵地兼具服务开展、培训交流、配套保障功能,实现“服务者亦受服务”的良性循环,且选址贴近社区、便捷可达,让老人“下楼就能参与活动”、志愿者“就近就能开展服务”,筑牢互助服务物理支撑。

3、数字赋能机制,提升管理效能

依托“智慧柏林”小程序“柏林银辉”板块,构建“活动发布—志愿报名—时长核算—积分管理”全流程线上闭环,实现服务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创新“扫码签到+自动计时”模式,精准核算服务时长并自动转化为积分,志愿者可实时查询积分、报名活动,破解传统志愿服务“组织难、统计繁、监管弱”痛点。针对老年志愿者操作难题,安排专人提供指导,确保数字化服务全覆盖,让志愿管理更精准、服务响应更高效,推动志愿活动组织效率提升60%、时长统计准确率达100%。

高龄老人独居风险发生率下降15%,社区邻里纠纷发生率下降30%,老年群体服务满意度达98%,“银辉轻骑”“非遗手工”等品牌成为全市有影响力的养老服务标杆,“奉献光荣、互助可敬”成为社区主流价值观……如今,万柏林区“老老互助”模式已实现从“零散帮扶”到“体系化供给”的跨越,构建起“高龄得安享、低龄有价值、专业有支撑、协会有统筹”的多元共赢生态。

下一步,万柏林区将持续深化“2+5+3”老老互助服务体系,拓展“老老互助+青少年”代际传承模式,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优化机制保障,让银龄互助之花在基层治理土壤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为全国基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柏林智慧”。

责任编辑:吴青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太原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召开

11月23日,太原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各县(市、区)工作交流会召开。太原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全体理事、各县(市、区)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及特邀嘉宾、学术专家等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详细】

太原市人民政府网会议2025/11/24

太原市:银龄互助暖柏林 共建共享绘新篇——万柏林区创新“2+5+3”老老互助服务体系赋能幸福养老

82岁独居老人每日收到邻里上门问候,养老院里晋剧选段赢得满堂喝彩,糖尿病老人在家门口获得专家精准用药指导……这些温暖场景,正是太原市万柏林区“老老互助”服务模式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面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高龄、独居老人照...【详细】

万柏林区政府万柏林区2025/11/24

彰显扎实成效 太原8项教育创新成果亮相中国教博会

11月15日至17日,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珠海举办,太原8项教育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彰显了太原在课程改革、育人模式探索上的扎实成效。本届教博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聚焦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思政教育等8大...【详细】

中国网教育202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