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是守护城市平安的重要屏障,而基层消防工作长期面临监管力量不足,防消衔接不畅的挑战。迎泽区消防救援大队立足辖区实际,以防消联勤工作为抓手,将队伍建设贯穿始终,不仅打破了以往防火与灭火各自为战的局限,更构建起“以防强灭、以灭促防”的全新格局。
在迎泽区消防救援大队,一场紧扣消防专项整治要求的培训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结合这次专项整治,迅速开展‘一楼一排’相关工作,对标识牌内容、防火要求以及火灾危险相关警示进行公示......”讲解人员细致讲解重点注意事项,每一个知识点都直指实战需求。这样精准务实的培训并非临时安排,而是大队常态化开展的“每周一课”。
如今,这种聚焦实战、赋能队伍的学习场景,已成为大队提升整体能力的重要抓手,背后正是大队推进防消联勤工作的关键布局。“在国家消防救援局布置了防消联勤工作以后,我们按照总队‘双提互促’理念和‘以防强灭,以灭促防’原则开展相关工作。在今年4月,我支队召开防消联勤现场会议,严格按照支队的五项规定,结合迎泽区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五项措施,在防消联勤工作的业务促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特色做法,比如我们的‘每周一课’、四项培训制度以及人员考证计划等。通过相应的人才储备和业务能力的培养,提升防消联勤的整体工作质效。”迎泽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薄涛介绍道。
在日常防消联勤检查中,对消防设施的精准掌握是关键一环,消防员对设施数据的清晰播报也体现出队伍专业能力的扎实基础。“室外有一个消防水池,容量是450立方米。室内消火栓共231个,每层有5个......”老军营消防救援站站长徐峰分享着他的工作经验。事实上,队伍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引领,徐峰求学时便专攻防火专业。在基层担任对战主官多年的他,早已将扎实的防火知识与丰富的灭火战斗经验深度融合。在日常工作中,他毫无保留地将这些专业技能传授给对战消防员。
借着大队推进防消联勤的东风,一批既懂防火又精灭火的尖子骨干快速成长,为对战灭火救援行动质效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队伍能力的提升,更通过一套完整严密的机制落到实处。这套机制从工作筹备到执行,再到后续跟进,形成全流程规范体系。其核心在于让防与灭打破壁垒,信息互通,责任共担,既确保防消联勤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又精准破解基层消防工作痛点。
“从迎泽区的情况来说,社会单位(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单位)数量众多、较为分散且点多面广,仅以我们现有的监督力量,很难做到全覆盖检查,而防消联勤则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同时,通过防消联勤,我们也能更好地落实总队提出的‘双提互促’要求,通过‘防’来促进‘灭’的能力提升,也通过‘灭’的参与提升‘防’的质效,从这两方面来提升我们的防火工作。”薄涛细致阐述防消联勤的重要意义。
在现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展望未来,迎泽区消防救援大队对深化推进防消联勤有着清晰规划,且始终将队伍建设作为核心方向。“希望通过我们防消联勤的体系化运作,让防火工作内容覆盖面更广,能够覆盖到更多单位,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和场所,提升了‘查’的质效;而灭火方面,通过消防站工作人员参与防火检查工作,增强整体消防安全意识,提升消防防火的理论水平,特别是使其对相关固定设施、扑救场地等内容有了更加系统科学的认识,对未来灭火的科学作战、战术制定提供更好的依据。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大队的一些尝试,能够提升迎泽区防范火灾和扑救灾害的整体能力和水平。”薄涛介绍道。
迎泽区消防救援大队推进的防消联勤工作,不仅是对基层消防难题的精准破解,更勾勒出以防为主、防灭结合的实践新路径。从打破防火与灭火队伍壁垒,到构建前期研判、过程分组、后期交底的闭环机制,从推出“每周一课”、人员考证计划、培育复合型人才,到通过“三个交底”实现隐患闭环整改,每一项举措都紧扣队伍建设核心,既解决监管力量不足、防消衔接断层的老问题,又为基层消防工作注入协同作战新动能。
近年来,迎泽区迎泽街道并州路三社区始终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从细微处着手、从需求处发力,通过搭建邻里平台、激活邻里力量、厚植邻里温情,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让幸福之花绽放在社区每个角落。一、搭“邻里平...【详细】
为保障新建路迎泽段顺利开街,以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全新面貌迎接广大市民和游客,近期,迎泽区城乡管理局组织500余名城管系统工作人员,与街道社区干部、沿街商户及社会志愿者共同开展“扮靓新街巷,共迎繁华景”开街前主题...【详细】
太原市迎泽区迎泽街道以“并州有礼 文明我行”主题活动为契机,统筹辖区资源,围绕“环境美、校园安、素养高”三大目标,链接驻地单位、辖区学校和居民志愿者,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以实干践行文明承诺,用服务传递文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