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唤醒盐碱荒滩 太原王郭村打造“植物梦工厂”
- 2025年07月29日来源:太原新闻网
提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通过科技引领与机制创新,将千亩盐碱荒滩改造为现代化“爱农农业示范园”。返乡创业者邓万杰采用无土栽培、智能环控等技术,结合“农户合伙人”模式,实现蔬果亩产超2万斤,带动农民增收45%以上。项目打造“育种—种植—品牌—销售”全产业链,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为黄河流域盐碱地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太原样板”。
汾水之滨,千年流淌。在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一片曾被芦苇与杂草覆盖的盐碱荒滩,正悄然蜕变为亩产超两万斤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昔日贫瘠之地,如今瓜果飘香、棚舍林立,科技与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为黄河流域盐碱地治理与乡村振兴书写了生动注脚。
“谁能想到,这片河滩地荒了这么多年,现在竟成了‘聚宝盆’?”望着眼前一排排银光闪闪的智能大棚和藤蔓间圆润饱满的甜瓜,76岁的村民白要忠感慨万千。王郭村曾有1000多亩盐碱地,地势低洼、水系交错,传统耕作收效甚微。转机始于2024年,返乡创业者邓万杰带着资金与技术扎根荒滩,启动爱农农业示范园项目。
农民在采摘爱农农业示范园种植的甜瓜。
面对土壤限制,邓万杰果断选择“跳出土壤”谋发展。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以玉米芯、菌棒、有机粪肥为原料的无土栽培基质,有机质含量高达18%,养分相当于传统土壤的6倍。同时,引进净化水设备解决水质问题,结合生物菌群技术与智能环控系统,打造不受自然条件束缚的“植物梦工厂”。
“基质中的益生菌群抑制土传病害,种出的草莓可直接采摘食用,香甜多汁。”技术总监段晋荣轻点屏幕,大棚内温、湿、光等参数实时调控。这套系统使草莓挂果周期缩短至60天,亩产突破4000斤,亩均收入达6万元。试种的甜瓜也长势喜人,大棚计划年种4至5茬,甜瓜与叶菜轮作,单棚年收益预计达8万元。
这一奇迹的背后,是“农户合伙人”模式的创新实践。示范园推行“六统一”管理——统一种苗、农资、技术、品牌、检测、销售,农户可“零成本入驻”,享受从种苗供应到市场销售的全流程“保姆式”服务。首批入驻的草莓种植户陶利全激动地说:“不用愁租金、不愁销路,专心种好瓜就行!”他已从单打独斗的个体户,成长为包揽三棚的“合伙人”,正计划扩大规模。
“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邓万杰表示,该模式激发了农民积极性,解决了生产端的“造血”难题。他还联合山西农业大学专家,引进“冰激凌甜瓜”“红颜草莓”等优质品种,推广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整体增产30%。
不止于种植,邓万杰致力于打造“从育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他创立“爱农大妈”品牌,严控质量,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每天凌晨,冷链车队将新鲜果蔬送往太原50多家单位食堂。示范园年销售额已突破2000万元,带动周边20余户农民增收。
如今,二期工程正加速推进:5万平方米育苗棚拔地而起,精深加工车间完成规划,抖音直播带货吸引大批采摘游客,都市农业与乡村旅游初具规模。晋源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志鹏介绍,该项目年供应优质蔬菜2000吨,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超45%,已纳入太原市“菜篮子”重点工程,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晋源样本”。
“我们将继续延伸产业链,建设‘农场+加工+冷链+互联网’的综合枢纽,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邓万杰信心坚定。